在华语乐坛,降央卓玛是极为独特的存在,她那醇厚温暖的女中音宛如天籁,自草原深处飘来,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其翻唱的《西海情歌》广受好评,连刀郎都曾称赞她的嗓音仿佛受到过“神山”的祝福。
然而,在名利的诱惑下,降央卓玛竟然想将《西海情歌》“据为己有”,为此,她不惜与刀郎“对簿公堂”。
如今10年过去,比起刀郎的再度走红,降央卓玛早已走上了另一条路,这个来自藏族具有非凡音乐天赋的小姑娘降央卓玛她的生活又变成怎样了呢?
歌声是草原赠予她的唯一礼物降央卓玛的嗓音仿佛是上天赐予的珍宝,她出生于四川藏区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牛羊和草原是她最初的听众,因家境贫寒,她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在餐馆刷盘子、当服务员,生活的艰辛几乎要淹没这个女孩的未来。
展开剩余82%然而,她的嗓音却无法被埋没,一次在酒店打工时,恰逢当地文工团聚餐,她鼓足勇气唱了一首歌,这一唱,命运的门被敲开了,文工团的领导当场决定,要将这颗好苗子带走。
她如同一块璞玉,被带进了专业的歌舞团,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乐理,但天赋就是她最好的导师,后来,她更是被保送至四川音乐学院,经过数年打磨,这块璞玉终于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毕业后,她发行了专辑,在民族音乐界崭露头角,但真正让她一鸣惊人的,是翻唱了刀郎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西海情歌》,刀郎沙哑沧桑的男声版,讲述的是一个悲怆的爱情故事,而降央卓玛醇厚温暖的女中音,如同草原上的马奶酒,为这首歌注入了抚慰人心的力量。
这个版本迅速走红,甚至一度超越了原唱的传播度,起初,刀郎也颇为赞赏,曾公开称赞她的嗓音像是被“神山开过光”,那时,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段千里马遇上伯乐的乐坛佳话。
成也《西海》,败也《西海》,贵人转眼成债主但是谁能料到,这首让她平步青云的歌,最终却成为将她拉下神坛的推手,走红后,降央卓玛的商演邀约纷至沓来,在这些舞台上,《西海情歌》成了她的招牌曲目,也是观众最期待的压轴戏。
然而,频繁演唱却模糊了界限,她开始在商业演出中频繁演唱这首歌,却未向刀郎支付任何版权费用,更甚者,在某些音乐平台上,她发行的翻唱版本竟将“原唱”标注为自己。
这一举动导致刀郎的原版在某些平台被误认为是“侵权翻唱”而下架,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改名抱走,还反指亲爹是人贩子,这种事谁能忍受?
刀郎并非无情之人,他先是尝试私下沟通,希望对方停止侵权,然而,多次好意却换来敷衍,2015年,刀郎最终将降央卓玛告上法庭,昔日的“贵人”成了对簿公堂的原告。
这场官司持续多年,历经数十次庭审,降央卓玛方坚称自己的演唱是“弘扬和传承”,而刀郎方则坚持一个简单诉求:尊重版权,维护原创者的心血,最终,法律给出了公正判决:降央卓玛败诉,赔偿刀郎七万五千元。
摔得最狠的一跤,让她回到了出发的地方七万五千元,对当红歌手而言或许只是几场商演的零头,但这场败诉对降央卓玛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曾经的“最美女中音”,一夜之间成了“偷歌贼”,负面标签如影随形,难以摆脱,曾经的商演邀约骤减,品牌方解约,主办方避之不及,她的事业从云端跌入谷底。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降央卓玛选择了一条最朴素的路——回家,她回到那片养育她的草原,在家乡开了一家农家大院,她不再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而是身着藏袍,为游客唱着家乡歌谣的老板娘。
在自家院子里,面对陌生面孔,她唱着属于自己民族的旋律,这一次,歌声里没有了名利的浮躁,只剩下最初的纯粹与热爱,她打理院子,招待客人,生活变得踏实而安稳,这一跤虽痛,却也让她看清来时路,找回了比名利更重要的东西。
他在掌声中归来,她于寂静处转身与降央卓玛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刀郎的强势回归,这些年,刀郎虽少露面,但江湖上始终有他的传说,当他再次举办演唱会,门票瞬间售罄,场内座无虚席。
当《西海情歌》的前奏响起,全场数万人的大合唱,仿佛在宣告这首歌始终属于“刀”,风波过后,公众看到了刀郎对音乐的执着和对版权的坚守,这份坚持为他赢得了更多尊重与掌声。
而降央卓玛在沉寂多年后,也悄然转型,踏上了全新的演艺之路,在一部新上映的历史电影中,她扮演女主角的母亲,戏份不多,却将一个藏族母亲的温柔与坚韧刻画得入木三分。
电影首映礼上,她再次站在聚光灯下,清唱《唱支山歌给党听》,那熟悉的醇厚女中音依旧动人,台下掌声雷动,只是这一次,掌声不再因《西海情歌》而起。
一首歌的版权费七万五,但人生的学费远不止于此降央卓玛与刀郎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恩怨,成为娱乐圈的警示牌,它告诫所有人,才华是敲门砖,但人品和对规则的敬畏才是立身之本,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侥幸的“拿来主义”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
这件事也让普通听众明白,随手点击播放的一首歌,背后是创作者无数日夜的心血,尊重版权,就是尊重创造,这堂课,降央卓玛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而整个华语乐坛也跟着旁听了一回。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专业网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